構筑“AI+平臺+生態”立體化格局 協鑫能科一季度江蘇省內虛擬電廠可調負荷突破56萬千瓦2025-04-10 15:00來源:gessey瀏覽數:271次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我國能源結構轉型步伐不斷加快。4月8日,國家兩部委聯合發布虛擬電廠專項支持政策,明確提出到2030年全國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000萬千瓦的目標。 作為江蘇省首批虛擬電廠注冊單位,2025年,協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協鑫能科”)錨定“成為領先的虛擬電廠運營商”目標加快轉型,全力打造“虛擬電廠+分布式能源+綠電交易”的智慧綜合服務體系,一季度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數據最有說服力。協鑫能科今年一季度在江蘇省最大可調負荷已突破56萬千瓦,29次參與省內響應。至此,該公司已聚合覆蓋包括工業、商業、儲能、充換電站、能源站等在內的多種用戶類型,聚合可調節資源200萬千瓦,成為區域電力供需平衡的核心參與者。 虛擬電廠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尤其技術驅動與場景深耕是破局的關鍵。協鑫能科“AI+平臺+生態”的立體化布局,不僅為自身打開第二增長曲線,更樹立了行業標桿。協鑫能科相關負責人表示,“虛擬電廠不是簡單的資源聚合,而是通過數字技術重構能源供需關系,協鑫能科正以‘技術+數據’雙輪驅動,推動這一業態從‘概念驗證’邁向‘規模運營’,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注入市場化活力。” 有例為證。蘇州灣集中供能中心項目是協鑫能科虛擬電廠在江蘇需求側管理市場中的典型案例。通過智能感知系統、動態調節算法、全流程數字化管理三項創新實踐,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動電網移峰填谷,展現需求側管理對優化電力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 早在3月26日,協鑫能科與螞蟻數科聯合發布行業首個EnergyTS能源電力時序大模型一體機,率先在光伏場景落地應用。該模型通過分析千萬級用電數據,精準預測負荷波動,助力提升電力資源開發效率及衍生服務收益率,標志著虛擬電廠從“人工調度”向“AI決策”的關鍵跨越。 隨著新政策的出臺,虛擬電廠行業迎來黃金發展期。業內人士分析說,新能源消納痛點倒逼電網升級,虛擬電廠憑借“聚合資源+智能調控”能力,成為破解分布式能源規模化難題的“金鑰匙”。而以協鑫能科為樣本的民營企業,正站在這條黃金賽道的C位。
免責聲明:Gesse蓋錫咨詢力求提供的信息準確、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其是否需要進行必要變更。Gesse蓋錫咨詢提供的信息僅供客戶決策參考,并不構成對客戶決策的直接建議,客戶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客戶做出的任何決策與Gessey蓋錫咨詢無關。本報告版權歸Gessey蓋錫咨詢所有,為非公開資料,僅供Gessey蓋錫咨詢客戶自身使用;本文為Gessey蓋錫咨詢編輯,如需使用,請聯系news@nshw.net申請授權,未經Gessey蓋錫咨詢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傳播、發布、復制本報告。Gessey蓋錫咨詢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