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億“重擲”儲能!廣東能源集團又有大動作2024-11-28 13:27瀏覽數:187次
11月22日,廣東儲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據悉,該公司由廣東能源集團聯合南網科技公司斥資20億元組建,其中廣東能源集團認繳注冊資本18億元,持股90%;南網科技認繳2億元,持股10%。 據悉,該公司為廣東省首家省屬儲能產業專業化平臺企業,聚焦“提升產業鏈整合能力,打造鏈主企業引領的新型儲能產業集群”的定位,按照能源企業“保供電”本質安全要求,以“半固態/固態電池”為核心技術路線,推動打造鏈主企業引領的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引進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新型儲能高水平創新型企業和產業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重大產業項目。 同步啟動的,還有廣東新型儲能產業投資基金。該基金由廣東能源集團與廣東能源集團產業投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50億元成立,經營范圍為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 儲能領域的兩個大動作,讓廣東能源集團受到行業關注,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家企業有何來頭? 廣東能源集團儲能布局 廣東能源集團成立于2001年8月8日,其前身廣東省粵電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是全國第一家因“廠網分開”電力體制改革而組建的發電企業,2003年更名為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2月18日,正式更名為廣東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核心產業涉及火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核電、天然氣等,上下游產業涉及煤礦、航運、港口、金融業、綜合能源服務等,遍布廣東全境并延伸至省外和海外,已形成以能源產業為核心、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截至2022年底,公司資產總額超2200億元,在職員工1.5萬人。在2022年中國企業500強位列第343位。 據天眼查顯示,廣東能源集團由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6%)和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持股24%)合資成立。其中,廣東恒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全資控股。 今年7月,廣東國資表示,作為廣東省屬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能源企業,廣東能源集團堅持搶抓大機遇、搭建大平臺,全力推進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目前已投運新型儲能規模超80萬千瓦,在建新型儲能項目容量超60萬千瓦,預計后續年均投產容量約100萬千瓦,位居全省第一。 廣東能源集團積極推動儲能科技創新工作,取得多項成果。 廣東儲能相關政策量全國首位 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把新型儲能作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條重要賽道,出臺多項政策以推動新型儲能發展。 2023年,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強調要把新型儲能產業打造成為廣東省“制造業當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全省構建了“1+N+N”新型儲能產業政策體系。1個頂層設計《廣東省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N個配套政策+N地政策落實。 截至2024年9月,全國累計發布儲能相關政策2400余項,其中廣東省位居首位,政策總發布數量達到218項,主要集中在補貼政策、發展規劃、市場運行等領域。 今年1月,《關于發揮市場監管職能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發布。從九個方面提出20條務實舉措,推動構建技術、市場、政策驅動良好局面,加快推動廣東省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詳見:廣東出臺20條舉措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7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新能源發電項目配置儲能有關事項的通知》發布。文件提出擴大新并網項目配置范圍及容量,2025年及以后首次并網(指通過電網公司批復的正式接入系統方案并網)的海上風電、陸上風電和裝機容量大于3萬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按照不低于發電裝機容量的10%、時長2小時配置新型儲能。詳見:廣東調整新能源配儲政策:允許跨地市配置儲能,擴大新并網項目配置范圍及容量 今年9月,《廣東省新型儲能電站建設運行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文件明確了新型儲能的選址要求,新型儲能電站嚴禁設置在高層建筑、商業綜合體、人員密集場所內,不應貼鄰或設置在生產、儲存、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場所,不應設置在重要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內,鋰離子電池廠房不應建設在地下或半地下。詳見:儲能電站嚴禁設置在高層建筑、商業綜合體、人員密集場所內!廣東省新型儲能電站建設運行管理辦法征求意見 今年9月,《電化學儲能電站消防安全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發布。標準包含總平面布局、建筑與結構、消防設施、電氣與控制、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消防安全管理等幾方面,這也是國內首個儲能消防安全技術標準。詳見:廣東發布電化學電站消防標準,500kW且500kW·h以上電站適用 今年11月,《廣東省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實施方案》發布。文件明確了虛擬電廠注冊、資源代理方式、電能量交易機制、需求響應交易機制、輔助服務交易機制等內容。詳見:廣東虛擬電廠如何參與電力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虛擬電廠發展水平已達到廣東省乃至全國虛擬電廠前列,2021年12月,深圳虛擬電廠管理平臺上線。2023年開展33次本地化精準響應。平臺接入45家虛擬電廠運營商,涵蓋建筑樓宇空調、新能源汽車、5G基站等9類共計3萬多個分布式資源。 此外,廣東電力市場建設也走在全國前列。去年12月,廣東省電力現貨市場正式運行,創新建立“一體多用、分時復用”調度運營模式,通過市場引導新型儲能精準匹配電網調節需求,實現了獨立儲能由計劃調度向市場調度轉變。
免責聲明:Gesse蓋錫咨詢力求提供的信息準確、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其是否需要進行必要變更。Gesse蓋錫咨詢提供的信息僅供客戶決策參考,并不構成對客戶決策的直接建議,客戶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客戶做出的任何決策與Gessey蓋錫咨詢無關。本報告版權歸Gessey蓋錫咨詢所有,為非公開資料,僅供Gessey蓋錫咨詢客戶自身使用;本文為Gessey蓋錫咨詢編輯,如需使用,請聯系news@nshw.net申請授權,未經Gessey蓋錫咨詢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傳播、發布、復制本報告。Gessey蓋錫咨詢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