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到2030年釩電池成套裝備和系統集成能力4.5GWh以上2024-09-13 11:15瀏覽數:186次
9月10日,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開征求《黑龍江省釩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征求意見稿)》意見建議。 文件指出,規劃以近期目標(2024—2026年)為重點,確保相關目標和任務得到全面落實;兼顧中長期發展(2027—2030年),引領全省釩產業持續進步。 到2026年,建成雙鴨山釩產品全流程產業中心、伊春和哈爾濱精釩渣冶煉基地、齊齊哈爾高端含釩金屬材料生產基地的“一中心三基地”產業格局。其中五氧化二釩年生產能力達到3.5萬噸以上,釩電解液項目落地實施,隔膜、雙極板、電極等釩電池關鍵組件項目落戶龍江,全省釩產業產值達到400億元。 到2030年,形成釩鐵精粉、系列釩制品、優特精品鋼、釩電池儲能4大細分領域。通過推進建設一批重點項目、研究開發一批名優產品,形成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釩產業。其中五氧化二釩年生產能力5萬噸以上,釩電池成套裝備和系統集成能力4.5GWh以上,全省釩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 原文如下: 黑龍江省釩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 為推動我省釩產業領跑新賽道、形成新優勢,加力發展新材料領域新質生產力,編制本規劃。 一、產業基礎 (一)釩產業市場前景好。釩作為新材料重要功能元素,在鋼鐵、有色、化工、醫學和新能源等行業有著廣泛的應用。鋼鐵行業是釩最大的傳統消費領域,2023年全國五氧化二釩(含粉釩與折算產品)產量約15.6萬噸,其中約87%應用于鋼鐵行業,隨著市場對釩鋼需求的擴大,預計未來鋼鐵行業的釩消費量會有小幅增長。釩電池技術的不斷突破,儲能領域釩需求將大幅增長(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全國釩液流電池項目規模已達到2.2GW/9.1GWh)。根據《黑龍江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儲能裝機增量在130萬千瓦以上,黑龍江省發改委要求新增新能源項目必須配置10%、2小時儲能設施。若全部采用釩電池儲能,需要高純釩2.15萬噸。電網側、用戶側大規模長時儲能應用也將快速發展,預計到2026年,區域新興儲能應用需要的五氧化二釩量超過1萬噸/年,并將逐年快速增長。加快釩產業發展,構建釩電池儲能產業鏈條,是全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高綠能使用效率、推動綠能加速發展、加速產業低碳化發展的重要抓手。我省發展釩電池儲能產業不僅可充分發揮哈大綏齊風帶綠電資源潛力,同時依托我省特殊區域優勢釩電池市場可覆蓋黑、吉、遼蒙東地區及日本、韓國等地。 此外,新型含釩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如高性能釩合金在航空航天、核能、汽車制造等領域的推廣,也將進一步拓展釩產業的發展空間。隨著新材料產業發展,釩的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應用領域將進一步擴大,預測到2030年我國釩年需求量約24-27萬噸。 (二)資源保障能力強。截至2023年底,黑龍江省保有鐵(礦石)資源量3.57億噸,鈦礦(礦物)資源量112.21萬噸。隨著資源地質綜合研究及勘查驗證,預計省內釩鈦磁鐵礦資源約50億噸,五氧化二釩近400萬噸,屆時我省將成為全國第三大釩鈦鐵礦資源大省。此外,我省毗鄰的俄羅斯遠東地區,擁有豐富的釩鈦磁鐵礦,俄羅斯釩鈦磁鐵礦粉含釩量高,五氧化二釩達到1%-1.2%,是國產釩鈦資源含釩量的2倍以上。可充分依托同江及綏芬河對俄區位優勢,提升我省利用俄羅斯釩鈦資源能力,2023年我省進口俄羅斯釩鈦磁鐵礦粉約30萬噸,未來可增至100-350萬噸/年。 (三)釩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我省釩產業發展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依托黑龍江建龍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建龍鋼鐵有限公司等企業,已形成集釩鈦礦采選、冶煉提釩、釩產品初加工的產業鏈條,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人才隊伍、運輸保障等方面有較好的基礎。其中,黑龍江建龍鋼鐵有限公司是東北三省唯一一家具有釩產品深加工能力的企業,擁有完整的冶金釩產業鏈,具備10000噸(五氧化二釩)/年產能和一定技術優勢。雙鴨山鑫沙環保有限公司擁有兩條多釩酸銨生產線,目前具備6000噸/年產能。今后,隨著建龍西林鋼鐵有限公司180噸提釩轉爐項目、大連融科全釩液流儲能電池全產業鏈合作項目、華永集團50MW/200MWh釩液流共享儲能項目的相繼建設,我省釩產業發展基礎將進一步夯實,上中下游產業鏈供應鏈逐步完善,釩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穩步提升。 (四)已建立形成較強技術支撐。黑龍江建龍釩鈦研究院已經與佳木斯大學、東北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大連融科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結合,開展釩鈦冶煉、高純釩、釩鋁合金、釩電解液及釩電池等全鏈條的創新研究,現已擁有4項國際領先技術,3項國際先進技術,具備一定保障釩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的技術基礎。2023年完成《海砂礦制備球團、高釩鈦球比冶煉及釩高效回收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該項目整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高比例海砂球團制備技術及高爐冶煉釩回收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24年完成特殊用途釩鋁合金(用于“深海、深地、深空”裝備制作)用五氧化二釩研發和生產。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強資源供給保障,強化科技創新和技術突破,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和產業結構優化,不斷拓展產品應用,積極延伸產業鏈,努力實現結構合理、鏈條完善、環境友好、技術領先、集約高效,持續壯大全省釩產業規模,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為我省產業振興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二)規劃目標 規劃以近期目標(2024—2026年)為重點,確保相關目標和任務得到全面落實;兼顧中長期發展(2027—2030年),引領全省釩產業持續進步。 到2026年,建成雙鴨山釩產品全流程產業中心、伊春和哈爾濱精釩渣冶煉基地、齊齊哈爾高端含釩金屬材料生產基地的“一中心三基地”產業格局。其中五氧化二釩年生產能力達到3.5萬噸以上,釩電解液項目落地實施,隔膜、雙極板、電極等釩電池關鍵組件項目落戶龍江,全省釩產業產值達到400億元。 到2030年,形成釩鐵精粉、系列釩制品、優特精品鋼、釩電池儲能4大細分領域。通過推進建設一批重點項目、研究開發一批名優產品,形成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釩產業。其中五氧化二釩年生產能力5萬噸以上,釩電池成套裝備和系統集成能力4.5GWh以上,全省釩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 三、重點任務 (一)加大資源開發,提升保障水平 1.提升資源保障能力。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重點,搶抓國家提升鐵礦石資源自給能力機遇,科學推進省內釩資源的開發,逐步推進“釩鐵礦資源勘探”、“新建礦山”、“擴建礦山”、“復建礦山”等省內釩鐵磁鐵礦開發項目。加強俄羅斯等國外資源的利用,依托同江及綏芬河對俄區位優勢,增加俄羅斯遠東地區釩鈦礦粉利用能力。 (二)堅持創新驅動,優化產業結構 2.積極探索綠色高效提釩技術。加強全釩鈦磁鐵礦冶煉、釩廢物綜合利用、高品位釩礦替代低品位釩礦、高鈦型磁鐵礦應用等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推動省內應用企業與國內科研院所、高校開展高比例釩鈦鐵粉配礦及冶煉技術、釩鈦磁鐵礦直接還原技術、含釩固廢冶煉釩合金、高濃度沉釩工藝等技術研究合作,提高釩資源利用效率。 3.加大氧化釩的研發和生產。加大力度開發高技術含量釩產品,研究五氧化二釩、多釩酸銨及含釩浸出液除雜原理,開發低成本高純五氧化二釩產品。依托高純五氧化二釩產品重點發展釩系催化劑、釩系顏料、硫酸氧釩等深加工產品,力爭釩渣全部轉化為二級、三級深加工產品,進一步提升氧化釩及釩產品的品種和質量。 4.加強含釩特鋼的研發。依托釩優勢,重點開發高等級石油用鋼、百萬千瓦火電鍋爐管、壓水堆核電管、彈簧鋼、非調制鋼等含釩特鋼,滿足建筑、鐵路、電力、汽車、石油、工程機械、裝備制造等行業和領域高質量發展需求。 (三)建設重點項目,優化發展布局 5.建設雙鴨山釩產品全流程產業中心。建設釩鈦磁鐵礦冶煉、釩渣提純、高純釩制備、釩氮合金、軍工及航空航天用釩產品、釩系催化劑、精細化工用釩產品、高端釩系顏料,釩電解液生產、釩液流電池制造、風電儲能全產業鏈創新示范基地,成為“源、網、荷、儲”的釩產業示范區。 6.建設伊春、哈爾濱精釩渣冶煉基地。依托180噸提釩轉爐項目,推動精釩渣冶煉產業基地早日建成,實現300萬噸/年釩鈦鐵精粉及精釩渣供應目標。積極推動建龍阿鋼120噸提釩轉爐項目,謀劃建設哈爾濱精釩渣冶煉基地,實現高端中間合金2500噸/年及精釩渣供應目標。 7.建設齊齊哈爾高端含釩金屬材料生產基地。以省內重點企業為龍頭,建設高端含釩特鋼、釩合金聚集地,加強與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等產業合作。 (四)拓展產品應用,擴大消費領域 8.積極推動含釩產品向新型產業拓展。加強含釩特鋼新材料的生產,重點開發先進壓水堆核電管、百萬千瓦火電鍋爐管、耐蝕耐壓耐溫油井管、高耐腐蝕化工管、油氣輸送高性能管線鋼及高品質特鋼鍛材等產品。加強高端釩合金市場開拓,重點發展鉬鋁合金、釩鋁合金、高溫合金等,推動高端釩合金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加快發展高純釩、高端釩系顏料等高端釩產品,進一步拓展釩在新型產業領域的應用。 9.延伸發展釩電池產業。依托省內釩資源基礎和逐步壯大的釩產業優勢,搶抓產業產能擴張、布局調整戰略機遇,聚焦產業鏈頭部企業、骨干企業,引進落地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全釩液流電池產業項目,著力培育“釩鈦磁鐵礦冶煉提釩——釩電解液制備——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集成——儲能應用”為代表的產業鏈條,打造全釩液流電池產業。 (五)強化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產業 10.推進產業綠色化發展。加快低碳轉型,優化高爐釩鈦冶煉——轉爐提釩——釩渣提純——釩產品深加工流程原燃料結構。探索副產資源深度耦合利用,開發綠色低碳生產工藝。利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服務優化產業布局,持續推進綠色低碳,并在碳排放管理、能源結構調整等方面積極行動,推動我省釩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六)產業體系建設 11.搭建協同創新體系。瞄準國內外釩材料及其應用產業的前沿核心和關鍵技術創新,搭建協同創新體系,為釩產業發展提供系統性創新支持。以黑龍江建龍釩鈦研究院為依托,主動對接新材料領域的大院大所,聯合鋼鐵研究總院、中科院過程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哈工大等專業科研院所,以及本地龍頭企業,組建國家級釩材料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及若干企業聯合實驗室、企業研發中心,形成面向產業需求和發展前沿的國家級釩創新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 加強省市聯動、部門協同,做好重大事項、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跟蹤服務,協調解決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各有關市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圍繞本規劃確定的產業方向和重點工作,細化工作任務,營造良好產業生態。 (二)加強政策保障 充分發揮政府專項資金引導作用,用好新材料“首批次”保險補償政策、新時代龍江創新發展60條、工業振興20條等政策措施,支持企業開展關鍵技術、瓶頸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和“首購首用”。加強企業投資引導,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省百大項目。 (三)加強招商引資 積極對接行業龍頭企業,謀劃招引產業項目,發展上下游產業鏈,形成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集聚。聚焦我省釩產業鏈的發展空白和關鍵節點,圍繞國內領軍企業開展靶向招商,通過戰略重組、技術轉讓、協作配套等方式開展合作,補齊釩產業鏈條。
免責聲明:Gesse蓋錫咨詢力求提供的信息準確、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其是否需要進行必要變更。Gesse蓋錫咨詢提供的信息僅供客戶決策參考,并不構成對客戶決策的直接建議,客戶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客戶做出的任何決策與Gessey蓋錫咨詢無關。本報告版權歸Gessey蓋錫咨詢所有,為非公開資料,僅供Gessey蓋錫咨詢客戶自身使用;本文為Gessey蓋錫咨詢編輯,如需使用,請聯系news@nshw.net申請授權,未經Gessey蓋錫咨詢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傳播、發布、復制本報告。Gessey蓋錫咨詢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