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綠電綠證交易規模顯著提升2024-07-23 11:17來源:gessey瀏覽數:215次
“雙碳”目標下,作為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提升全社會綠色電力消費水平的關鍵一步,參與綠電綠證消費已成為不少市場主體的共識。 “綠電”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今年上半年,企業參與綠電交易、購買綠證的熱情高漲,海南、新疆、廣西等地綠電綠證交易規模正持續穩步擴大。 《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到,“雙碳”目標下,作為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提升全社會綠色電力消費水平的關鍵一步,參與綠電綠證消費已成為不少市場主體的共識。可以預見,在對節能減排要求越來越高與可再生能源不斷入市的雙重加持下,綠電市場會越來越大。不過,在市場機制方面,還需推動綠證與能源雙控政策、碳排放市場協同,并不斷提升我國綠電綠證的國際認可度。 交易量顯著提升 從全國范圍來看,多個省區上半年綠電綠證交易量有了新突破。今年1—6月,海南省內“綠電+綠證”交易總成交電量6.47億千瓦時,是去年全年綠電交易量的7.6倍;新疆實現綠電交易電量8.6億千瓦時,較2023年全年綠電交易電量增長2倍,同時疆內用電客戶購買綠證144.5萬張,是去年同期的3.5倍;廣西累計組織29批次綠電交易,交易電量50.79億千瓦時,是去年同期的3.4倍,超去年全年14.65億千瓦時。 據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市場管理部副主任杜龍介紹,今年1—6月,南方區域綠電綠證交易量達到412億千瓦時,同比擴大6.2倍,遠超去年整體規模,其中綠電交易140億千瓦時,綠證交易2723萬張(折合電量272億千瓦時),參與綠色電力消費的電力用戶超2000家。同時,南方區域積極組織開展港澳跨境綠證交易,截至目前共交易綠證2萬個,實現綠色資源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 此前,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上線運行之際,在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綠電綠證平臺,654家經營主體達成2482萬張綠證交易,折合電量約248億千瓦時。這是目前我國最大規模的單批綠證交易,也是廣東首次與甘肅、寧夏、新疆等省區的新能源企業進行大規模的跨區域綠證交易。 推動新能源市場化發展 “我國綠電、綠證交易的快速增長主要受內生動力、政府推力、外在壓力的推動。”對于綠電綠證的快速增加,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表示。 韓放指出,市場是我們解決新能源消納和發展問題的根本機制,綠電、綠證交易機制是推動新能源全面入市的重要途徑。綠電、綠證市場有力推動了新能源市場化發展,把新能源環境價值通過市場挖掘出來,然后通過綠電、綠證市場變現,新能源的環境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更加有利于促進新能源參與電能量市場,而且綠電、綠證市場也滿足了用戶低碳轉型、綠色用能的需求,屬于發用多方共贏的機制,為促進新能源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綠電綠證體現了綠色能源的環境價值,有利于推進全社會樹立綠色低碳消費理念,助力實現“雙碳”目標。2023年,全國綠色電力(綠證)消費總量為10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1.4%,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此前,在第二屆電力市場發展論壇上發布了中國綠色電力(綠證)消費TOP100企業,涵蓋了能源、電信、石化、鋼鐵、互聯網科技、汽車制造、生活服務等行業。 韓放表示,以中國綠色電力(綠證)消費TOP100企業排名可以看出,很多大型央國企積極響應“雙碳”目標要求,主動轉型,選擇消費綠色電力;同時,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多個主管部門都在不斷完善綠電、綠證相關制度,提升綠電、綠證的應用場景,提升綠電、綠證需求;另外,一些大型跨國企業和外向型企業,為提升自身品牌價值和全球競爭力,對綠電、綠證存在較大需求。 凸顯電能綠色價值 我國新能源正向更大規模發展。截至2023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規模突破15億千瓦,同比增長24.9%,占我國電力總裝機容量51.9%。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屢創新高,達到2.95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2%。 有行業人士指出,在新型電力系統下,隨著新能源逐步成為裝機、電量主體,電力商品的價值較以往出現了改變:以電能量價值為主逐步向電能量價值、安全價值、容量價值、可靠性價值、靈活性價值以及綠色環境等多維價值體系轉變。 今年以來,綠電政策陸續出臺。比如,《關于加強綠色電力證書與節能降碳政策銜接 大力促進非化石能源消費的通知》中,明確了綠證與能耗雙控、碳排放管理等政策銜接方式,提出了綠證交易電量納入節能評價考核指標核算的具體操作辦法。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上線運行,則為提高核發質效、推動綠證核發全覆蓋提供了支撐。 “未來,我們需要建立多維價值的電力市場價格體系,通過綠證合理體現電能的綠色價值。”對此,韓放提出了以下建議:持續完善綠電、綠證市場的相關機制,推動綠電交易常態化開展,推廣分時段簽約;引導綠電交易周期向長周期擴展,幫助用戶獲得長期穩定的綠電供應;做好綠證核發全覆蓋工作,努力提升綠證國際認可度。 國網能源研究院企業戰略所專家趙錚也指出,現在我國綠電綠證在國際上認可度相對較低,要推動綠電國際標準體系的建設和互認。尤其是應對歐盟碳關稅以及電池法案,更需做好綠電綠證的溯源、管理體系和綠電追蹤。
免責聲明:Gesse蓋錫咨詢力求提供的信息準確、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其是否需要進行必要變更。Gesse蓋錫咨詢提供的信息僅供客戶決策參考,并不構成對客戶決策的直接建議,客戶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客戶做出的任何決策與Gessey蓋錫咨詢無關。本報告版權歸Gessey蓋錫咨詢所有,為非公開資料,僅供Gessey蓋錫咨詢客戶自身使用;本文為Gessey蓋錫咨詢編輯,如需使用,請聯系news@nshw.net申請授權,未經Gessey蓋錫咨詢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傳播、發布、復制本報告。Gessey蓋錫咨詢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