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銻摻雜錫氧化物的倒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25.7%2024-03-04 14:14來源:gessey瀏覽數:239次
新加坡的研究人員已經建造了一種倒置鈣鈦礦光伏器件,該器件具有p型銻摻雜錫氧化物(ATOx)中間層,據報道,該夾層減少了小面積和大面積鈣鈦礦電池之間的效率差異。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ATOx可以很容易地取代常用的氧化鎳(NiOx)作為空穴傳輸材料(HTL)。 由新加坡國立大學(NSU)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通過p型銻摻雜氧化錫(ATOx)與甲基取代的tututed咔唑(Me-4PACz)作為鈣鈦礦吸收層和空穴傳輸層(HTL)之間的夾層,制備了一種倒置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i-n)。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Hou Yi告訴PV Magazine: “ATOx是結實的,能夠避免在鎳氧化物(NiOx)/鈣鈦礦界面上觀察到的典型界面去質子化反應,從而與鈣鈦礦形成化學穩定的界面。“ATOx有效地抑制了鈣鈦礦中的非輻射復合,并延長了載流子的壽命。此外,由于其優異的導電性,它增強了載流子在ATOx/鈣鈦礦界面的傳輸。 倒置鈣鈦礦電池具有稱為“p-i-n”的器件結構,其中空穴選擇性接觸 p 位于本征鈣鈦礦層 i 的底部,電子傳輸層 n 位于頂部。傳統的鹵化物鈣鈦礦電池具有相同的結構,但相反,即“n-i-p”布局。在p-i-n架構中,太陽能電池通過空穴傳輸層(HTL)側被照射;在傳統的 n-i-p 結構中,它通過空穴傳輸層 (ETL) 表面被照射。 科學家們用氧化銦錫(ITO)基板、由Me-4PACz制成的HTL、ATOx中間層、鈣鈦礦吸收層、浴銅堿(BCP)緩沖層和銀(Ag)金屬電極構建了電池。電池中使用的ATOx納米顆粒的晶體尺寸約為10 nm,所得的ATOx層的厚度約為20 nm。 該小組強調,ATOx在300 nm至900 nm之間顯示出更高的透過率和4.46 eV的光學帶隙,他們說這接近HTL中最常見的化合物--氧化鎳(II)(NiOx)。“開爾文探針力顯微鏡(KPFM)測量顯示,Me-4PACz修飾的ATOx和NiOx具有相同的功函數,”它進一步解釋說,指的是他們為基準電池開發的參考中間層。 在標準照明條件下測試,太陽能電池在0.05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實現了25.7%的功率轉換效率,在1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實現了24.6%的功率轉換效率。對于這兩種器件,認證穩態效率分別為 24.8% 和 24.0%。這些值明顯高于基于NiOx的基準電池所達到的值。 基于ATOx的倒置裝置還能夠在2000小時內保持約90%的初始效率,在500小時內保持約93%的初始效率。 “利用ATOx的器件有效地減少了小面積和大面積鈣鈦礦電池之間的效率差異,”Hou Yi說。“ATOx作為空穴傳輸材料,具有高效率、穩定性和可擴展性的組合,優于常用的NiOx。” 該研究小組在發表在《自然能源》雜志上的“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and longevity of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antimony-doped tin oxides,”研究中描述了新的電池概念。
免責聲明:Gesse蓋錫咨詢力求提供的信息準確、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其是否需要進行必要變更。Gesse蓋錫咨詢提供的信息僅供客戶決策參考,并不構成對客戶決策的直接建議,客戶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客戶做出的任何決策與Gessey蓋錫咨詢無關。本報告版權歸Gessey蓋錫咨詢所有,為非公開資料,僅供Gessey蓋錫咨詢客戶自身使用;本文為Gessey蓋錫咨詢編輯,如需使用,請聯系news@nshw.net申請授權,未經Gessey蓋錫咨詢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傳播、發布、復制本報告。Gessey蓋錫咨詢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