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普陀區:加強氫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的氣象精細化服務2023-04-03 09:50來源:gessey瀏覽數:146次
3月29日,舟山市普陀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加快推進普陀區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完善農業、交通、生態、太陽能風能氣候資源等專業觀測網。 通知還指出,圍繞打造六橫先進制造和清潔能源島,加強LNG、氫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的氣象精細化服務,開展風能、太陽能資源分析評估,探索海上風電場有效風速和風功率預報。 原文如下: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屬功能區管委會,區屬各單位: 現將《加快推進普陀區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2022—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舟山市普陀區人民政府 2023年2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加快推進普陀區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2022—2025年)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浙政發〔2022〕30號)和《舟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2—2025年)》(舟政發〔2022〕26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普陀區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推進普陀區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構建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為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新普陀提供優質氣象服務保障。到2025年,基本建成綜合監測立體化、預報預警網格化、服務保障精細化的現代化氣象體系,災害性天氣監測率、氣象預報準確率、氣象服務滿意度等主要指標水平與普陀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到2035年,實現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現代化,氣象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普陀辨識度的標志性氣象成果。 二、主要任務 (一)提升海洋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對臺風、入海強對流、海上大風、暴雨、海霧等主要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關鍵項目的支持,加快氣象預報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和服務精細化等領域的科技創新。積極參與市級海洋氣象科技創新平臺的建立,支持海洋氣象研究實驗室、野外觀測試驗基地、氣象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基地、氣象科普基地建設。(責任單位:區氣象局、區經信局、區科協。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筑牢海洋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聚焦高水平平安普陀建設,健全氣象災害防御組織體系,將氣象災害防御納入綜合防災減災體系、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強化氣象對防汛防臺抗旱、應對極端天氣、海上安全、應急救援等領域的支撐作用。建立氣象與應急管理、海洋漁業、海上交通運輸、海島旅游等涉海安全監管部門聯合會商機制。迭代升級防災減災決策氣象支撐系統,重要氣象信息融入海上智控等應用場景。依托數智預報產品優化小流域山洪等災害聯合預警。完善全媒體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傳播體系,建設應用氣象預警碼,推進智慧村社等平臺實時接入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深化重大災害性天氣“叫應”服務,開展面向敏感地區、行業、重點區域和特定人群的精準靶向氣象災害預警發布服務。(責任單位:區氣象局、區融媒體中心、區農業農村局、區應急管理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海洋與漁業局、區資源規劃分局、區港航分中心) (三)提升海洋氣象精密監測能力。深入實施“氣象監測預警能力提升工程”,建設1部X波段相控陣高精度天氣雷達,與全市S波段多普勒天氣雷達、X波段相控陣天氣雷達形成組網協同觀測,實現對強對流等中小尺度突發性強天氣系統的立體監測,為有效開展精準預警提供支撐。完善地面自動氣象站布點,按照海島陸域監測密度3公里1個站,主要港口、航道、錨地和涉海活動重點區域氣象代表站全覆蓋的目標,補充建設自動氣象站。探索利用商船、漁船、浮標布設自動氣象站,拓寬涉海氣象監測區域。完善農業、交通、生態、太陽能風能氣候資源等專業觀測網。提升氣象多源協同觀測、裝備運維保障和監測數據質控能力。(責任單位:區氣象局、區海洋與漁業局、區資源規劃分局、區港航分中心、各鎮〔街道、管委會〕) (四)提升海洋氣象精準預報能力。健全無縫隙、全覆蓋的智能數字預報業務體系和產品體系,初步形成“四個一”精準預報能力,實現提前1小時預警局地強天氣、提前1天預報強天氣發生潛勢、提前1天預報逐三小時天氣、提前1周預報災害性天氣。升級氣象業務設施設備,提升氣象海量數據融合分析處理和數據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加強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新型監測數據在氣象預報中的應用,依托省市算力,創新算法,提高氣象預報精準化水平。搭建集約高效、智能協同的氣象預報業務平臺和強天氣追蹤預警業務平臺。(責任單位:區氣象局、區大數據管理中心)。 (五)提升海洋氣象精細服務能力。圍繞打造六橫先進制造和清潔能源島,加強LNG、氫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的氣象精細化服務,開展風能、太陽能資源分析評估,探索海上風電場有效風速和風功率預報。針對海島旅游產業,加強主要景區、涉海游樂區氣象發布,拓展游客氣象導引服務。針對臺風、暴雨、高溫干旱、低溫雨雪天氣等,加強水資源和電力調度精細化氣象服務。實施“耕云”行動,提高海島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移動監測設施,提升大型戶外活動的現場應急氣象保障能力。(責任單位:區氣象局、區文廣旅體局、六橫鎮) (六)推進氣象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將公共氣象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清單,持續實施基本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項目。開發保險氣象指數,構建氣象災害風險轉移機制。完善氣象災害公眾防御指引,加強氣象防災減災知識科普宣傳,增強全社會主動防災意識和能力。面向健康生活、交通出行、戶外運動、旅游康養等領域,深化“氣象+”基礎研究,改進觀星指數、觀日指數、海釣指數、出行指數各類氣象服務指數產品,開展分眾化智慧氣象服務業務。圍繞鄉村振興、“小島你好”海島共富行動、星辰大海計劃,拓展和深化海水養殖、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跳島游等氣象服務。健全氣象科普宣傳教育體系,推進氣象科普教育研學基地建設,打造普陀漁業氣象博物館(科普館)。(責任單位:區氣象局、區大數據管理中心、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農業農村局、區文廣旅體局、區檔案館、六橫鎮) (七)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支撐。建設溫室氣體監測站,加強溫室氣體濃度、負氧離子、灰霾等氣象要素監測研究與動態評估。強化空氣質量和重污染天氣聯合預報預警,引進污染源大氣擴散預報模式,提升大氣污染突發事件應急氣象支撐能力。開展城市規劃、重大建設項目氣候可行性論證。挖掘海島氣象旅游資源,推進海島生態氣候資源普查和利用,積極爭創天然氧吧、避暑氣候勝地、氣候康養鄉村、氣候宜居村落等省級氣候生態品牌,增加優質氣候生態產品供給。(責任單位:區氣象局、區發改局、區農業農村局、區生態環境分局) (八)建設高質量氣象人才隊伍。將氣象人才納入區人才發展規劃。將符合條件的氣象人才納入區人才政策享受范圍,支持符合條件的氣象人才申報人才工程(計劃)。支持地方氣象事業編制人員招錄委托省氣象局統一組織實施。探索氣象高層次人才和海洋、新技術等跨學科復合型人才的柔性引進,吸引國內外高層次氣象專家駐普陀開展研究。建立氣象人才業務培訓、實踐實訓、現代師徒等制度。健全氣象人才評價體系和分配激勵機制。加大氣象人才先進典型宣傳力度,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責任單位:區氣象局、區委組織部、區人力社保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要充分認識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健全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機制,認真研究解決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統籌建立和完善各項工作機制。 (二)強化政策支持。進一步落實氣象雙重計劃財務保障體制,做好資金保障,建立氣象領域可持續穩定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加強項目立項、建設用地和資金等保障,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三)強化執法監管。推動健全地方氣象法規體系,加強氣象安全監管,加強氣象標準體系建設,為氣象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進一步規范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雷電災害防御、升放氣球、人工影響天氣、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氣象信息服務、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氣象資料使用等活動。實施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統一發布制度。
免責聲明:Gesse蓋錫咨詢力求提供的信息準確、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其是否需要進行必要變更。Gesse蓋錫咨詢提供的信息僅供客戶決策參考,并不構成對客戶決策的直接建議,客戶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客戶做出的任何決策與Gessey蓋錫咨詢無關。本報告版權歸Gessey蓋錫咨詢所有,為非公開資料,僅供Gessey蓋錫咨詢客戶自身使用;本文為Gessey蓋錫咨詢編輯,如需使用,請聯系news@nshw.net申請授權,未經Gessey蓋錫咨詢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傳播、發布、復制本報告。Gessey蓋錫咨詢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